rTMS治療

簡介

rTMS全名為「重複性跨顱磁刺激」治療(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簡稱TMS)。

神經傳導是源於使用電流原理傳遞訊號,rTMS治療原理為使用暫時性的強力磁場去誘發神經細胞的電流傳遞,可達到改變磁場投射區域的腦神經系統活性。若刺激位置為大腦主管情緒區域的皮質神經元,可以釋放血清素等神經傳達物質,並活化跟憂鬱症相關功能低下的皮質區域,改善憂鬱症狀。

rTMS在2008年於美國核准用於治療憂鬱症,台灣在2018年4月也經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通過TMS使用,為憂鬱症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rTMS雖然是新的療法, 但並不能完全取代藥物治療, 更不能取代心理治療/諮商, 比較像是藥物治療的替代療法, 我們可以簡單想成是藥物的替代療法, 用非藥物的方式去達到改善血清素系統與活化與憂鬱症相關的大腦區域, 然後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rTMS相對藥物治療的優點是效果更快速, 沒有藥物相關的副作用, 缺點是療程昂貴, 而且需要在幾周內密集安排時間來診所完成療程(建議一周至少兩到三次)。

憂鬱症相關因子很多, 如: 家族基因, 原生家庭成長史, 早年創傷經驗, 目前的壓力源, 親密關係問題等等…, rTMS治療只是提供藥物治療之外另一個選項, 可以比較快速達到症狀改善的效果, 但是並不能達到「完全治癒」喔。

心自在診所診間

哪些人適合接受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術?

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術治療為美國FDA、台灣衛服部、歐洲CE等先進國家均核准為憂鬱症之標準治療。為藥物治療之外憂鬱症治療的非藥物選擇,可單獨施做治療,或合併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更佳。

憂鬱症的成因很多,從早期成長背景的遠因到近期創傷壓力事件影響、人格特質或基因體質的影響….,最後造成腦神經神經傳導機制的失衡而產生憂鬱症狀。關於致病前端的早年成長背景、近期壓力創傷事件與人格特質…這些部分就需要心理治療/諮商/諮詢,而後端的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則可以靠傳統藥物治療或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術來調整復原。

許多憂鬱症會以身體化症狀來呈現,就是大家俗稱的自律神經失調的諸多症狀,如果有長期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建議可經由醫師診斷說明後再決定是否適合施作。

以下情況可考慮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術

憂鬱症經藥物治療許久效果不佳。
憂鬱症治療嘗試多種藥物治療無法適應藥物副作用。
憂鬱症急性發作嚴重,希望更快速改善較快回到本來的家庭或工作岡位上,建議可接受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術合併藥物治療。
憂鬱症對藥物有效但不想長期服用藥物,經濟能力夠想改成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術的維持治療。
剛生產後的憂鬱症媽媽但是希望繼續哺乳,擔心藥物透過乳汁影響寶寶。
強迫症。
雙極性情感疾患(躁鬱症)病程中難以處理的鬱期。
創傷壓力症候群的憂鬱與焦慮症狀。
長期難治型的焦慮、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長期慢性疼痛、耳鳴、肌纖維痛症。
建議有以上需求者仍應與醫師討論評估後,以醫師專業建議為主。